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评选改革方案
评选委员会秘书长 段瑞春(2006年5月9日 信托委员会会议通过)

来源:何梁何利基金会 时间:2007-10-15

      2006年3月30日,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利国伟先生捐款创立的何梁何利基金成立12周年。
      ——12年来,何梁何利基金以规范的运作、严格的标准,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的评选记录,在国内和国际取得良好声誉,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的成功范例
      ——12年来,创立基金的四位捐款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中国的奖励基金,奖励中国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已经在祖国科技战线深深扎根。他们高谊可风,功在当代,泽被永远。  
      ——12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飞跃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国家科技体制和奖励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今年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起步开局之年。何梁何利基金既面临新的机遇,又面对新的挑战。
      令人遗憾的是,四位德高望重的捐款人中,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先生在九旬高龄与世长辞。2005年6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通过了何梁何利基金补充契约条款,修订后的信托契约已于2005年10月24日经过有关各方签署生效。基金进入了以何善衡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梁銶琚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何添基金有限公司、利国伟先生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为捐款人的新的时期。基金捐款人代表完成了由老一辈创立者向其优秀下一代的平稳过渡。
      面对未来,基金捐款人代表、信托委员和评选委员相继提出:何梁何利基金必须与时俱进,以更好地实现振兴中华的宏愿。根据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教授的指示,由段瑞春秘书长牵头,由部分评选委员会委员和评选办公室人员成立的工作组深入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吉林、云南、海南、新疆、山西、宁夏、四川、青海等地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产业部门和社会团体调查研究,在广泛听取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对改革基金评选工作,创新基金运行机制,提高何梁何利科技奖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独立性等问题,提出了以下改革方案。
      (一)    何梁何利基金的成功实践
      对于12年来何梁何利基金的成功实践,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是开辟了以人为本,重奖杰出科技人员的先河,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科技体制和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我国传统的科技奖励制度的直接对象为科技成果。获得一等奖的科技成果,15名完成人奖金合计9万元。何梁何利基金以杰出科学家直接为奖励对象,设立“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证书、奖金100万港币;“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奖金起初为10万港币,后增加到20万港币。这一重奖杰出科技人才的创举在全社会激起强烈反响,也引起中央和省市领导同志的深层思考。2000年我国奖励制度的实施重大改革,设立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提升到500万元。其他奖项的奖励力度也相应提高。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分别设立了最高科技奖,奖金额度为50至200万元不等,其中10至30万元归个人所有,其余用于科研。何梁何利基金的先导效应,得到了历史的见证。
      二是重奖了一大批自然科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贯彻实施。基金连续12年共奖励了623名科学家,包括23位“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得主和600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得主。他们是我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代表。自2000年以来,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9位获奖人中,有7位是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的得主。在社会调查中,各界人士普遍赞誉,何梁何利基金的评选符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评选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它不仅鼓舞了一批又一批科技工作者努力攀登科技高峰,而且在全社会弘扬了科学精神、科学风尚和科学思想。
      三是带动了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基金,鼓励和促进科学技术投身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时代潮流。在何梁何利基金捐款人的义举和善举的影响下,我国内地和香港相继诞生了140多个由社会力量设立的、各具特色的科技奖励。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相关配套政策,我国将改革和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努力构建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科技奖励制度。何梁何利基金的成功实践,有利于推进我国建立政府奖励、社会奖励和单位奖励三者结合的新型科技奖励体制,共同构筑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强大合力。
      四是传播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促进了祖国内地和香港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何梁何利基金为香港慈善基金,按照“一国两制”原则奖励祖国内地杰出科技工作者。评选委员会多次在内地或香港举办学术报告会,通过评委和获奖人的精彩报告,促进了许多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和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作风的扩散和辐射,增进了内地和香港科技界、教育界、产业界的了解,对推动两地科技合作与交流,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评选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结、反思何梁何利基金12年的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推移,何梁何利基金的评选和奖励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有些问题比较突出,亟待改革和改进。
      一是获奖人年龄居高不下,老年化状态严重。12年来,623位何梁何利基金的获奖人,平均年龄为68.8岁。40岁以下的获奖人仅2人,41岁至50岁的获奖人为26人,获奖人集中的年龄段是61岁至80岁,共434人。此外,80岁以上的获奖人还有81人。尽管每年评审会上都呼吁在同等条件下,向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倾斜,但获奖老龄化趋势始终没有得到扭转。以至于不少人认为:何梁何利基金是重奖老专家的,与中青年骨干无缘。有的说:“老师们还没有拿到奖,怎轮到学生!”这也应了着名科学家王选同志的说法:“在我年轻需要支持时,什么也没有。等到今天老了,不能干活的时候,却什么待遇和奖励都来了。”
      二是获奖人中两院院士比例过高,几乎成了“院士奖金”。12年来,623位获奖人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共466人,占获奖人总数的75%,非院士的获奖人为157人,仅占25%。由于3/4的获奖人是两院院士,两院院士又为何梁何利基金提名人,在评选过程中,也时出现院士提名院士、名人评选名人的连锁效应,以至评选对象在院士及其师生的较小的圈子里循环。有些同志甚至把“是否为院士”误认为评选标准,把“为什么没评上院士”作为对候选人能力和水平的质疑。认识上的误区和体制上的缺失,导致不少在科研一线奋发有为的非两院院士的杰出人才,在奖励机制面前,机会不对等,地位不公平。我们认为,两院院士对国家科技事业有重要贡献,获得科技奖励是无可非议的。事实上,当选两院院士已经是很高的荣誉,客观上诸多待遇都与院士挂钩。杰出的两院院士可冲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应较多地为战斗在研究开发和创新第一线、扎根祖国内地、边陲、艰苦地区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注入强大动力。
      三是获奖人重复获奖现象十分严重,马太效应愈演愈烈。据统计,12年来623位获奖科技人员中,除个别人外,几乎都是各类国家科技奖的获奖人,有些是多项、多次科技奖励的获奖者。何梁何利基金成立之初,对防止马太效应是有警觉的,明确规定对在国内已经获得50万元以上高额奖金者,不予授奖。头几年,由于国家科技奖奖金过低,重复授奖仍是必要的。但今天国家科技奖、省市科技奖、行业科技奖的奖金数额已大幅提高,虽然单项奖励归个人所有的金额超过50万元的不多,但重复获奖金额远远超过50万元者,大有人在。不少同志反映,科技奖励老是“锦上添花”,激励作用会大大衰减,其价值取向存在问题。
      四是获奖人地域和部门集中度高,西部、内地、边远地区人数少,产业部门和基层单位入围难。据统计,获奖人在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中国科学院系统教育部所属重点大学相对集中,西部和内地省份,提名人少,推荐的被提名人少,获奖人更少。广西、青海、宁夏、贵州、海南、西藏等6个地区尚属空白。不少在艰苦地区和基层岗位做出重大创新业绩的科技工作者,很少有人推荐;有些推荐上来了,因对其成果的特殊价值认识不足,最后,也难以入选。
      五是奖项设计不尽合理,存在重基础科学、轻技术创新,重历史贡献、轻前沿成绩,对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有所忽视的现象。目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设有数学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生物学、农学、医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技术科学等奖项,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权重明显偏低,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只能简单地划归现行学科专业组评审,有时难以做出公正评价。另外,特定地区的特种技术创新,也存在得不到充分评价的情况。诺贝尔基金的评选标准是看被提名人当今最杰出科学技术贡献,指标十分明确。与其相比,何梁何利基金还存在明显差距。
      六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是评选工作铁的纪律,是何梁何利基金的生命线,必须常抓不懈,须臾不可放松。迄今为止,何梁何利基金贯彻“三公”原则是好的,社会也是肯定的。目前,科技界出现的学术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必须引起评选委员会高度警觉。一要在提名、初评、终评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防范弄虚作假和其他不端行为; 二要抓好专业评委、评选委员会委员的科学操守和道德建设,在思想上进一步筑起防线,在行动上贯彻自律、互律和他律相结合的约束机制;三要进一步完善基金章则,明确评选标准、评选程序和评选纪律,在制度设计上形成刚性保障机制,使基金能够永续保持优良传统和公信记录。
      在调查研究中,大家普遍认为,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工作面临的上述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多数是国家科技奖和其他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存在的共性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指导思想和传统观念的问题,有奖项设计和标准把握的问题,也有提名人、专业评审组、评选委员会的组成和结构等问题。前进中的问题,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
      三、改革设想
      在我国科技奖励以至科技事业发展进程中,何梁何利基金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今天,随着国家最高科技奖的实施,每年国家主席向最高科技奖得主隆重颁奖,无论是奖金数额,还是获奖人的荣誉、奖励的巨大影响力都远超过何梁何利基金。但另一方面,在国内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励中,何梁何利基金始终居于龙头地位。在我国科技、教育和社会各界的份量很重。从长远观点来看,我国科技奖励,最终要由政府行为主导转变为社会力量奖励和企事业单位奖励为主导。各部门、各省市和广大科技人员对何梁何利基金寄予莫大期望。基金的奖励事业任重道远。
      基于上述分析,何梁何利基金应本着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着力推进改革和创新,其指导思想是:确定作为社会力量设立的科技奖的定位,继续发挥基金运行独立、机制灵活、评选公正的传统优势,克服获奖人年龄过高、两院院士过多、重复获奖比例过大、结构比例有所失调等存在问题,努力朝着创办国际一流科技奖励基金的方向前进。建议从今年起逐步改革基金评选工作,一年一小步,三年一大步,切实把基金提升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今年的改革方案是:
      (一)调整“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评选标准。既授予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着,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平学术成就者,也授予在科学技术前沿,做出最新重大科学或技术成就,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原则上各一名,如无合格人选,宁缺毋滥。
      (二)调整“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结构和标准。贯彻国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战略,适当加大技术科学的获奖人比重;坚持以被提名人近10年(即1996年至今)完成的或首次公开的最主要发明、发现或科技成果作为评判依据,不与其获得国家奖和其他奖的等级和多少挂钩。近10年没有最新突出成果的,不授予“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三)增加“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从当年评选总名额中划出1/4的比例,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青年创新奖,奖励通过自主创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自主知识产权和着名品牌,创造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科技人才。
      ——产业创新奖,授予实施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和着名民族品牌,取得重大效益的优秀科技人才。候选人由评选委员会评委和有关产业部门专家共同组成评审组评审,向评选委员会推荐。
      ——区域创新奖,授予在内地、边远、艰苦地区,扎根基层,完成区域科技创新成果,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重大效益的科技人才。候选人由评选委员会评委和有关省、自治区专家共同组成评审组评审,向评选委员会推荐。
      ——青年创新奖,授予年龄在45周岁以下,在相关领域做出重要科技创新成果、取得良好效益的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候选人名额单列,由各专业评审组酌情推荐。
      (四)改进和完善评审程序、评委结构,为改革提供保障
      1、提名
      开展提名人队伍普查、核对和重新登记工作,增加100家国有重点大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型企业的总经理、30家重点大学的校长、20家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和主要行业协会秘书长为提名人。
      2、初评
      调整、充实专业评审专家库,增加产业部门、中心城市以外地区专家,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专家担任专业评委。调整专业评审组人员比例,原则上,院士比例不超过50%,每年流动和更替比例不低于30%
      3、调研和复核
      在初评产生候选人名单后,由秘书长牵头、部分评委参加,组成小组,对推荐名单进行复核,对明显不符合改革方案和评选要求的,向评选委员会提出专门报告;对涉及存在争议的重大创新成果进行实地补充调查,形成补充材料;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到其本单位和同行单位调研、听证,提出考察报告。以上材料,供评选委员会会议参考。
      4、终评
      评选委员会委员是何梁何利基金获奖人的最终评判者,肩负重要职责和使命。应具有高度的科学道德、学术水平和敬业精神,能够抽出足够时间到会履行职责的专家担任,并贯彻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并适时调整和更新。从今年起,终评会议邀请捐款人代表、信托委员或其代表、基金顾问以及总部人员列席。
      5、评选委员会联络员
      为进一步做好评选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行业协会、企业集团设评选委员会联络员,负责沟通信息,组织协调提名活动,协助评选委员会开展工作。
      (五)更新何梁何利基金网页,优化基金面向社会的窗口。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何梁何利基金网站作为基金的界面,是内地和香港各界了解基金、关爱基金发展、参与基金评选活动的信息通道和交互平台。近年来,因注意力集中于评奖工作,对网站建设有所忽视。今年初,评选委员会委托具有较高水平的网页设计公司,对基金网页重新进行了设计,突出了基金的特色,丰富了版面内容,增强了科学性、系统性和时效性。新的网页于今年4 月与网民见面。基金的章则、评选程序和标准、获奖人名单以及最新工作动态和学术交流,将在网上分布,以满足捐款人、信托委员、评选委员和社会各界的要求。
      (六)办好何梁何利基金学术会议,加大科技普及、知识传播和促进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力度。按照基金章程,基金每年举办学术会议,宣传、扩散和辐射基金的精神财富,提升基金的巨大影响。以前基金举办的多次学术会议,获奖科学家、资深评委的精彩演讲受到产学研各界的热烈欢迎。今年评选委员会计划在南、北、西部各举行一次学术会议,今后,要进一步提高学术会议的水平,在瞄准前沿、聚焦热点,推进科技创新交流与互动,同时宣传基金宗旨、机制和评选工作改革进程,竭诚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局,使何梁何利基金进一步扎根于中华大地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