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兰在2017年何梁何利基金颁奖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来源:朱丽兰 时间:2017-10-25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2017年度工作报告
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
朱丽兰
(2017年10月25日)
尊敬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同志,
尊敬的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
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
十月的北京,秋高气爽,硕果飘香。今天,在举国上下欢庆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的喜庆时刻,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的重要年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性进程,我们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何梁何利基金2017年度颁奖大会,向52位杰出科技工作者授予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励的崇高荣誉。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致函热烈祝贺本次颁奖大会的召开,代表国务院向获奖科学家表示衷心祝贺,向捐款人代表致以崇高敬意,向广大科技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全国人大常委会张宝文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同志亲临大会指导,给予我们莫大鼓舞。在此,我谨代表基金全体同仁,对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对捐款人代表和内地和香港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嘉宾出席本次盛典,表示热烈的欢迎!
下面,我代表评选委员会,做工作报告。
一、关于基金2017年度评选工作
今年6月6日,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在中银香港举行全体会议,审议并接受基金投资委员会去年的投资情况报告,审议并通过基金评选委员会2016年度工作报告和2017年工作设想。2016年,虽然全球经济环境很不明朗,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但基金财务状况总体稳定,截至2017年3月底,基金的投资市值为6亿8千3百万港元,与1994年3月成立之初总共3亿9千万港元相比,23年来,在保障每年奖励活动正常运作的同时,基金市值增值75%,平均每年的增长率为3.27%。尽管受全球经济影响,短期内尚难期待基金收入有很大突破,但在基金投资委员会审慎管理和智慧应对之下,维持一定水平的投资收益,保障奖励工作正常运行,我们充满信心。
根据综合经济预期评估,信托委员会决定,今年用于发放奖金的预算总金额,比去年略有增加,确定为1200万港元。这笔资金来之不易,我们要感谢基金投资委员会在十分困难条件下所做出的宝贵贡献。
今年年初,评选委员会办公室向国内外有效提名人共发出提名推荐书2200多份。在规定的期限内收到推荐材料683份,有效被提名人627人,再创历史新高。特别是“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今年推荐材料和有效被提名人均突破200,双双刷新历史记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何梁何利科技奖的权威性、影响力及其在科技人员心目中的份量与日俱增。这也对我们进一步做好评审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今年7月3日至7日,何梁何利基金专业评审会在北京铁道大厦举行。经过专家初评,产生“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候选人72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候选人28名。“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是何梁何利基金的大奖,是评选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评选章程》规定,评选委员会成立由段瑞春秘书长牵头、内地评选委员会委员和部分专业评委参加的预审小组,经过实地考察、听证和综合评议,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2名。上述候选人一并提请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
8月29日,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全体会议,经过科学评价、优中选优、无记名投票表决,评选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得主2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4名、“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6名,圆满完成了今年三大奖项评选工作。
二、关于今年获奖科学家总体情况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何梁何利基金最高奖项——“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两位为我国的国之重器——核潜艇、核电站事业毕生奉献、成就卓着的杰出科学家。一位是我国着名核动力专家,先后任我国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和核电站引进、改造、自主设计和创新的领军人物;一位是我国着名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专家,多年出任我国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核潜艇第一代的创建升级、第二代的飞跃赶超和第三代的跨越发展做出重大建树。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数十年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无怨无悔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其卓越成就和崇高品德,将彪炳共和国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千秋史册。
从整体来说,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引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中脱颖而出的50位“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科技成果丰硕、创新业绩喜人,都有一张十分靓丽的成绩单。他们是我国优秀科技人才、战略科技人才、领军科技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的缩影。与往年相比,有几个特点:
一是国防科技领域重大成果彰显大国实力。无人自主水下航行器的技术研究,实现了我国自航水雷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为我国空间站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歼-20战斗机的成功研制,实现了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创新能力的历史性跨越,使我国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制空权。
二是基础研究原创性成果突出。例如,Sp杂化的二维石墨炔材料,引领了国际上二维碳材料的发展新方向;二维黑磷晶体场效应管,在少量黑磷晶体观察到量子振荡现象和整数量子霍尔效应,使得磷烯成为继石墨烯之后的又一个二维晶体量子材料体系。
三是产学研合作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例如,环保型阻燃热塑性树脂关键技术的突破,从根本上扭转了国外相关产品的垄断局面;流波束赋形无线传输技术成为TD-LTE 4G国际标准的标志性核心技术,为移动通信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是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突出。例如,集成电路非易失存储器的研究和开发,改变了我国集成电路高端产品研发依赖国外技术的被动局面;特种污染水防控和密闭空间生命保障的理论及环境工程技术研究,构建了特殊区域环境污染控制体系,对推动我国特种污染防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是区域创新全面服务地方发展。例如,我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28年扎根西北边疆,树立起国家生态屏障,改变恶劣环境,创造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六是医学药学领域群英荟萃竞争激烈。今年从一百多名被提名人中脱颖而出的8名获奖科学家均是我国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其中,有成功研制基因型新兴“重组埃博拉疫苗”,进军生物危害防控前沿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巾帼科学家;有在眼科、口腔、基因诊断、创伤修复等小学科领域,奋发有为,科研成果大放异彩的优秀人才。
七是香港杰出人才脱颖而出,内地与香港合作成果喜人。在聚集诱导发光前沿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开创了由我国香港科学家引领、多国科学家竞相跟进的崭新领域。再有,由基金捐款人代表创建的梁銶琚脑科学研究中心,从事培养高端神经解剖学人才,研究痛与镇痛神经机制,也取得一系列原创成果。
八是中青年人才和海归人才成创新主要力量。今年获奖人年龄最大92岁,最小年龄40岁,平均年龄为56岁,50岁以下的约占13.5%,50—60岁的约占71.2%,60岁以上的约占15.3%,获奖人员年龄梯次和结构更加优化。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69.2%,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员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力量。他们在产学研合作创新,在军民深度融合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所做出的贡献,得到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获奖科学家科学论文、发明专利等业绩良好。“科学与技术进步奖”34位获奖人,发表论文5804篇,人均170.7篇;“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6位获奖人,发表论文784篇,人均49篇,与去年基本持平。在授权发明专利方面,今年52位获奖科学家,拥有专利1653项,人均31.7项,比去年人均专利数提高13.1%。
我每年做工作报告,讲到这里,总想说两句肺腑感言。这些年,被提名人数从400增加到500,去年突破600,今年增加到627人。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奖,影响大、人气旺、含金量高,提名踊跃,这是好事。但由于全球经济低迷,通过资本运营的新增盈余作为奖金,今年较去年虽略有增加,也只有1200万港元。面对提名人数增多和奖金总额有限这一矛盾,评选委员会的唯一办法,只能是优中选优,在充分评议的基础上,由评委独立判断,用选票形成评委会的最终决定。今年初评按6比1产生候选人,终评按2比1评出获奖人,总的入选率约为12至13比1。这中间难免留下一些遗憾。有些优秀科技工作者落选,确实令人惋惜。不过,我想说的是:第一,欢迎提名,欢迎参评,这是勇于挑战自我的表现,也是对何梁何利基金的支持;第二,理性乐见两种可能的参评结果,入选欣然,落选坦然,顺其自然;第三,何梁何利科技奖一年一届,可以年年参评,年年有机会。何梁何利科技奖的大门,永远向投身祖国科技事业的杰出科技人才敞开。
同志们!朋友们!
1994年春天,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前夜,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何善衡、梁銶琚、何添和利国伟先生共同捐款4亿港币,于香港注册成立以他们姓氏命名的慈善基金——何梁何利基金。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弹指间20多年过去了,四位基金创立者均在90多岁高龄驾鹤西去,我们深深地怀念他们。令人高兴的是,四位捐款人的家属、子女秉承父辈志向,继续推进这项崇高奖励事业,砥砺前行。20多年来,基金信托委员会、评选委员会、投资委员会及广大境内外同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协力,开拓进取,恪守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原则,努力打造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中国特色奖励品牌,如穿石之水滴、断木之绳锯,使得何梁何利基金成为我国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励的杰出代表和成功典范,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赞誉,这是我国科技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基金同仁将铭记刘延东副总理和各位领导的殷切期望和重要指示,不负众望,不辱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努力把何梁何利奖办成国际一流的科技大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再立新功。
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已胜利闭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航程已经开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地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